设计百期回顾:小荷才露尖尖角

  【编者按】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曾说:“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那么,对于一份专业性的美术报刊来说,创刊百期似也可以“论升降”了——期中,走过了创刊、渐变、发展乃至日渐成熟等各个阶段,艺术设计版也一并成长,时至今日,她或许并未成熟,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也要努力使她“有蜻蜓立上头”。

  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艺术设计版将以创刊百期为起点,为推动当代设计创作、设计理论、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不断努力,以我们的理想、激情和热爱,更以我们的理性、智慧、刻苦和坚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在此,也恳请广大读者、作者,继续不吝赐教、赐稿,把艺术设计栏目办成受读者欢迎的舆论平台。

  设计走到今时今日,除了备受追捧的新元素、新材料或新技术,如何把人文关怀渗透进自己的产品设计中,也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趋势性问题。设计关乎人文,关乎心灵,从生活的角度去展现“设计的美感”一直是艺术设计版追寻的设计理念。

  所谓具有人文情怀的设计,就是不仅仅流于表面、只有造型和装饰的抢眼,还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其生活品质的设计。于此,艺术设计版的“专题策划”栏目曾做过许多具有人文情怀的选题,如,呈现的就是设计对人文或者社会问题的关注。社会创新设计并不仅仅指具备社会责任的设计,需要服务于,更需要服务于普通民众,不论是老人,还是移民,或者是上班族,只要人们参与到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并且最终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就是在进行社会创新设计。为越南农民设计多功能的简易车辆是社会创新设计,为城市中的通勤族设计拼车、共享汽车、共享车位,都是社会创新设计。这种设计,不单单在于设计的过程或成果本身,更在于这些方案本身蕴含的对各种资源(如车辆、车位等)的重新组合,对人与人关系的重新构建——如拼车过程中,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关系;共享同一车位时,不同车辆所有者与车位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这些案例中,设计师的传统职能被弱化,而沟通、创造工具等职能被强化,设计成了传递温情的桥梁,连接起每一个社会中的成员。

  在提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的遗迹保护与文化再生成为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城市规划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胡同残破,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时,生活远没有了文人笔下“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诗情画意。“专题策划”栏目在,重提旧城改造这一敏感话题,在一系列强制拆迁、整体迁移、完全新建的更新方式之后,反思历史街区的情感联系、历史环境的集体记忆、民间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等因素在城市更新中所具有的永恒价值,重新。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面向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将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作为促进社会健康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缓解老龄化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艺术设计版,探讨国内外老龄化设计现状及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思考并推动中国老龄化设计。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用品、设施的设计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朋友们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减轻生活负担,改善生活品质,调节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独立性和维护其尊严,让老年人重新走进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

  意大利 lanzavecchia+wai 设计工作室设计的一套名为“老有所依”的老年人辅助用具

  回顾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先进的科技一直是推动设计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将科技与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设计能够有更高的水准,贴近生活,引领潮流,不仅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两年来,艺术设计版一直在追寻设计与科技的脚步,特策划了“设计与科技”栏目,将世界最先进、最尖端的设计产品呈现给读者。在这一栏目,我们曾介绍了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生成设计。充分地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能进一步拓展设计表达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不只是静态的视觉传达,甚至连动态的互动模式都可以在设计师和艺术家全盘掌控下得以精确地反映出来。在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生成设计中,创作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它把更多的添加自由开放给终端的参与者,设计师和艺术家的绝对权威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创作者和参与者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也正因如此,设计师和艺术家更应该去了解计算机编程这门艺术,用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去构建编程,让艺术创作与其实现同步进行,而不是一方去适应另一方,毕竟艺术创作是主观的,那些计算机编程语言的科学家仅仅是字面上的“设计者”,设计师和艺术家才是整个艺术作品的创造者。

  而在“专题策划”栏目,对科技内涵在设计中的彰显,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第75期时所作的《3D打印服装——重塑外部世界与内在自我》,就是对近些年进入了火热状态的3D打印技术在服装领域运用的探索。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诞生第一台商业化的3D打印机开始,3D打印技术快速地发展,短短的三十多年,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服装行业自然也不甘落后,从活跃在各大时装周上的3D元素服装作品,到各大高校争相购置相关设备做应用研究,处处体现着服装这个传统的制造业正在试图拥抱最先进的科技。

  而在第43期的《陶源问道——当代陶艺创作解读》一文中,也对3D打印陶瓷有过一番解读,3D陶瓷打印技术,打破了陶瓷繁复的“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过程,从成型至成瓷,仅需简单的“3D打印、微波快速干燥、微波快速烧成”三步,一件瓷器就可宣告成功。有了3D打印技术,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可以很快付诸现实,这无疑为陶艺家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陶艺这一千年窑火传承的艺术,与3D打印这一改变人类思维模式的新技术,碰撞在一起,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原始时代大多数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而中世纪文艺复兴前的艺术可以说大都体现在建筑上,最为突出的是教堂建筑,它综合了诸类艺术。这时的艺术设计和生活始终是不可分离的一体。设计师在艺术中寻找灵感,在艺术中体会美感,如此设计出的东西不但符合使用上的要求,还独具内涵和美感。于是,在艺术中,渐渐衍生出了艺术设计。因此,本板块开设了“匠心”栏目,注重设计中艺术底蕴的阐释。

  如第29期策划的“”,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形态趋势如火如荼,但也存在着对未来发展道路的茫然:技艺传承陷入窘境、作品设计彷徨歧路。诸如对当代性的表达、对传统文脉的沿袭等都成了当代工艺发展道路上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本栏目约请了诸如尚刚、朱乐耕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他们指出,沉迷仿古、妄自出新都展露了设计的困窘,是现实的祸患,也是发展的隐忧。整治的方法只有一个:提高修养。修养是精彩设计的核心,这早被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反复证明。

  艺术设计版也曾在时,呈现展览的部分精选作品,与读者一同领略由文字和图画共同创造的有故事、有寓意,深刻却又不故弄玄虚的别样艺术。插画在儿童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在已经为国际教育界所公认。在日本,甚至有着这样一个说法:“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应完全归功于图画书。”相比之下,中国人对于插画亦或是绘本的理解与重视还远远不足,往往把它看成小孩子的玩意儿,并没什么玄妙可言。对这一插画展的深入解读,给读者打开了理解这一艺术门类的通道。

  我们该如何生活?我们可能怎样生活?我们未来可以怎样生活?这是设计师穷其一生不断追寻的问题。设计的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学说体系,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如设计与需求、设计的尺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美学等。我们应该将设计理念进行梳理,需要将设计方向进行把握和引领,为此,设计板块开设“众家谈”栏目,邀约设计界专家学者针对问题、现象、趋势做及时的解读与分析。

  毕业季到来,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展纷纷开展,学子们展示自己数年来的学习成果,随后将踏上新的征程。在第75期,“众家谈”栏目特别邀请中国设计教育专家王受之、许平两位老师为中国设计教育建言献策。今天设计教育面临的是怎样的情况呢?他们都以为,我们以往所学的、所用的专业概念都属于过去式,以往的逻辑思考并不适用于今天的需要。当社会创新的形式和内涵已经越发超出我们的想象时,我们的设计教育必须去调整、去重新定位内容才能适应这样的形式。

  也曾在第79期,邀请书籍设计名家一起聊聊纸质书籍这个小而精的艺术品,探讨如何既引起读者兴趣,又不脱离书籍思想内容,并符合图书内容气质。请他们分享经验,为书籍设计找寻出路。

  2017年“最美的书”获奖者朱赢椿阐述自己对“最美的书”的理解时说:“一本打动人的书,视觉只是一方面,应该用手摸一摸,感受它的手感,打开书本看看字号大小、墨色均匀程度、行距字距是不是适合阅读,考虑一下阅读的舒适度。”让纸质书的阅读变得更惬意,借书籍传达博雅的文化韵味,这也许就是当下“做书人”努力工作的理由了。

  对于学科的发展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谱系,更重要的是把握整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较好地把握学科的基本架构,从而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使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该学科的知识生产与再生产,从而推动学科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慢慢的提升。为此,本板块策划了“环球资讯”栏目,以高端的视野为国内外的读者提供一流的资讯,策划“设计新作”栏目,提供国内外设计师最新设计作品赏析。

  当下,各种国际设计展(节)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并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当代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此,本栏目曾就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伦敦设计节、设计上海、北京国家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等各大设计展(节)进行追踪报道,并进行深入解读。纵观设计节的演化过程,可见它背后从社会观念、文化语境延展到设计产业形态,乃至于整个城市相关的战略思考:每一届设计节是对一个设计话题的思考与回应,并试图在传统中寻求思想的着陆点,设计节敏锐地将国际经济大背景与设计产业对应起来,探索一个健康产业环境的形成,最终,设计节不仅关乎设计,也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