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M6米乐APP下载

柴火新农人022 l 响应号召争做乡村振兴弄潮儿

  新农人具有最新的互联网思维和生态农业理念,是跨界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群体,他们普遍是在别的行业有了一定工作阅历、创业经验和资金积累后,进入农业领域“再创业”,数字新农人则是在新农人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技术及数字手段,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处理问题的新农人。柴火创客继 2022年《数字乡村指南1.0》 后,在2023年推出《数字新农人》栏目,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伙伴看到乡村振兴中先锋们的故事,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怀抱,助力乡村振兴升级!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成绩斐然、荣誉满载的新农人,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他的故事吧。

  卢彦鸽,男,1989年5月出生,党员,平山县人,本科学历,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农民农艺师”,现为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行唐县十佳勤劳致富标兵”、“河北省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石家庄市农村青年人才”、“河北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

  社会职务: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联盟理事、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青联委员、行唐县政协委员、行唐县工商联执行委员、行唐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理事、行唐县红枣协会副会长、平山县东回舍镇洼里村支部委员

  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落后的农业发展现状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担任团支书、学生会干部、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员”等称号。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利用大学实习的机会,对石家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貌进行了当地考验查证,对太行山区地质环境类型与特色农产品种植有了全面的了解。

  行唐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红枣种植是支柱产业之一,红枣收入占山区百姓收入的90%以上,山区贫困户占全县贫困户的70%。山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枣树,而红枣品质好坏关键在技术,枣农收入提高出路在红枣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国家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倡导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而发展现代农业,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远远不能够满足,重点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业人才,农业人才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即新型职业农民。

  因此,在大学毕业时,毅然放弃了本专业非常好的就业机会,投身农村,从基层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倡导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贫穷的地方和中小企业就业”的号召,做新型职业农民,依靠所学知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大学毕业后,利用半年时间,先后对国内各大红枣加工公司进行了当地考验查证,发现大部分红枣企业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加工——人工挑选、人工清洗、烤房烘干,既费时又费力,红枣分级混乱,工艺流程中质量安全也不能够确保,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认为红枣加工业要想长远发展,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设施。于是,购置了一套国内最先进的集清洗、杀菌、烘干为一体的生产线。尤其是烘干环节,采用了单层隧道式微波干燥机,具有热力和生物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杀菌、防霉、干燥,最大限度保存红枣的活性、香味及营养成分。

  主持制定了覆盖红枣种植、生产、经营全产业链的《标准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手册》。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遵循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原则,做到“五个统一”: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生产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

  创建“行唐县甲壳素红枣科普示范基地5000亩”,依靠核心技术“甲壳素有机肥培育及其在红枣生产中的应用”,推广红枣绿色生产技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枣树基地分布枣产区22个行政村,涉及枣农101户;辐射带动周边枣产区,涉及贫困村25个,贫困户500户,累计为贫困枣农增加收入4021万元。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国家级林业示范合作社”。

  2012年,创办成立了“卢彦鸽创新工作室”,从事《互联网及计算机在甲壳素红枣加工中的应用分析》项目研发、《互联网+红枣》技术的应用推广。

  2014年,研发出一种加工甲壳素红枣的新工艺——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单层隧道式微波干燥机,精选优质的甲壳素红枣为原料,开发出了更方便、更养生的甲壳素红枣系列新产品——焦枣茶,专门用来泡茶、泡水。通过泡水,红枣中的营养成分能迅速溶解到水中,在满足饮水需要的同时,更好的吸收红枣中的营养的东西。制定了企业标准Q/JKSZ 0001S《红枣干制品》,并通过了河北省卫健委审核备案,倡导红枣“煮”文化,开启红枣养生“泡”时代。

  在行唐甲壳素红枣、焦枣茶基础上,先后研发出了“嘎嘣脆枣圈”、“枣五福礼盒”、“两相宜礼盒”、“枣核心意礼盒”、“粮小五猜礼盒”、“枣核芝恋”等产品,丰富了产品品种类型,实现产品提档升级。

  2020年,研发产品通过国务院扶贫办审核,入选《全国消费扶贫产品名录》。

  2021年3月,行唐甲壳素红枣代表行唐大枣参加河北卫视“冀有好物”栏目,并获得“严选好物”称号。同时,被河北广播电台授予使用“冀味儿”、“河北卫视家政女皇推荐”品牌产品。

  2021年4月,经河北省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多家单位联合遴选,成功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批餐饮食材备选供应基地》,2022年5月,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供应保障单位”,个人荣获“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纪念证书”。

  2023年,参加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并成功考取河北农大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张亮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实现行唐红枣产业提质增效。

  利用大学所学地质专业,结合行唐大枣所处太行山这一特殊条件,深入挖掘行唐大枣的品质与太行山地质土壤类型的关系。参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研团队提出的“河北行唐大枣品质与太行山地质类型关系的探讨”科研攻关项目。初步研究结论为:行唐山区很多类型的岩石区均有枣树分布,但品质好、产量高的大枣主要分布在黑云斜长片麻岩区土壤中。在国家级刊物《食品安全导刊》发表《浅谈行唐红枣质量安全与品牌打造对策研究》文章。

  以政协委员名义,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关于提高行唐红枣质量安全对策的建议》、《关于推进行唐特色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的建议》两篇提案;并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以书面形式发表《关于以科学技术创新来拯救行唐红枣产业的建议》。

  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直播等新媒介,创新“互联网+”,先后入驻学习强国、天猫、淘宝、京东、扶贫832、工行、建行、农行、邮政、中国移动、抖音等平台,开辟“太行娃农产品”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电商、网购销售渠道;与东方甄选等知名平台对接,前期预直播销售6000多单,销售额达20多万元。将“互联网+红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2018年以来,实现“互联网+红枣”的全面推广,每年平均邮寄快递10万件,同时带动了电商相关产业的发展。红枣加工车间、快递打包车间先后安置周边村庄留守妇女累计30余人;与大型快递公司合作,从快递收寄揽收、运输、派送全程服务,解决部分“快递小哥”就业;快递运输所用纸箱、胶带等辅材,就近采购,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入由商务部牵头成立的“电商扶贫联盟”;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2021年以来,积极加入“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行列,发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战略优势,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做大做强行唐红枣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荣获“河北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有想法与“卢彦鸽”进行合作、交流的公司或个人,欢迎在公众号回复“新农人”联系我们!

  从中央到地方,都很看重乡村振兴和特色农业产业,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家里的孩子们,回到家乡,在我们合作社的带领下,用甲壳素红枣种植技术来把行唐的红枣产业做下去。我们始终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扶持下,我们再多一些努力,一定能把贫困山区的优质山品卖出去,带领山区贫困百姓改善生活水平。